涨姿势,可降解塑料真的是“白色污染”克星吗| 新京报专栏
2019-10-24 来自: 千赢国际体育 浏览次数:432
近日,一则关于“海南省将禁塑”的报道,成了舆论热点。
海南省禁塑的相关《方案》指出,自今年起将分种类逐步推进禁塑,到2020年底前,禁止生产、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、塑料餐具。2025年底前,全省禁止生产、销售和使用列入《海南省禁止生产销售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名录(试行)》的塑料制品。
在限制塑料制品之后,很多人不免关心: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被禁后,该用什么替代?有人提出,用“可降解塑料”代替,是否是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案?
“可降解塑料”是什么?
根据材料的不同和特性的各异,千赢国际体育可以简单地将常见的塑料分为以下四大类型。千赢国际体育所说的“可降解塑料”目前主要是位于右上角的“生物基生物可降解塑料”的统称。
常见“可降解塑料”真的那么容易降解吗?
在这一大类“可降解塑料”中,常见的算是聚乳酸(PLA)。PLA 由淀粉发酵产生的乳酸聚合而成,因为原材料来源于植物,加上“可迅速降解”的宣传,因此容易被误认为是一种优良的环保材料。另外,相较于其他可降解材料,PLA 的生产技术成熟,成本也较低,在一些行业和地方也被推为一次性塑料的替代材料。
但是,PLA的生物可降解性不是无条件的,更不是完全没有环境危害的。PLA生物降解需要满足基本的两个条件:50%-60%的湿度和50-70摄氏度的温度。在此条件下,微生物才有可能经历数月甚至更长的时间逐步将PLA分解。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,即不满足温湿度条件的环境下,PLA不能被降解。
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2015年发表的一份报告里,就提到了可降解塑料对环境的危害问题,其中包括 PLA。
报告对塑料生物可降解性的前提条件进行了比较清晰的介绍,即需要工业堆肥设施和特定温度。
简单来说,可降解塑料袋要完全降解变成二氧化碳和水,需要在50摄氏度高温下。然而,自然环境难以达到降解必要的温度,如果PLA塑料袋被随意丢弃,在自然界中并不能真正被降解掉。
几份研究表明,在淡水或是海水中,PLA的降解速度与普通塑料降解速度几乎没有区别。即使在较热的地中海地区,PLA在自然土壤中依然不能很好地降解。
如果达不到降解条件,“可降解塑料”和普通塑料基本无差别,也会变成塑料垃圾,成为微塑料,污染海洋和水体。
“可降解塑料”会带来什么问题?
抛开材料本身的问题,目前中国还没有普遍的工业化堆肥产业,垃圾分类回收体系也没有良好运转。推动“可降解塑料”的使用,将可能带来新的“白色污染”。而“可降解塑料”的宣传,会容易让公众认为这是一种“可以不用处理就能自己消失”的材料而造成误导。
回到根本的问题,目前中国和世界面临的塑料污染,是过度消费和不负责任消费行为的代价。即使“可降解塑料”可以通过回收进入工业化堆肥来解决降解的问题,对“可降解塑料”的消耗也终究是对环境资源的消费。站在这一角度来看待,千赢国际体育需要考虑的是如何降低过度消费这一源头问题。
但千赢国际体育也不能否认,未来,可降解塑料或许是一个发展趋势。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厅长邓小刚表示,“现在关于全生物降解产品还没有全国标准,其他省份也没有相关标准,所以海南要创新,要做第1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生物降解的地方标准。”这仍有其意义。
接下来,希望海南的这一举措能倒逼可降解塑料技术方面的发展和完善,为未来可降解塑料的推广破除技术、标准、生产、处理流程等方面的掣肘,让其能在治理“白色污染”上成为真正实用的解决之道。